跟班对象:
惠山法院民一庭法官 张凌彦
跟班学员:
惠山法院民一庭书记员 王招一
“我查了下,你们那边现在还是有疫情,如果不方便过来,我们可以互联网开庭......” 初见张法官时,他正在与当事人打电话,言语中我便感觉他是一个会替当事人着想的人。
跟班学习后,我发现了张法官的更多面。他勤勉敬业,每天会早早到办公室,晚上经常加班到很晚,但他从无怨言;他亲切耐心,从不会打断当事人说话,总会在听完当事人的诉求后,引导当事人厘清案件逻辑,作进一步回答;他细致认真,无论多么复杂的案件,他都能抽丝剥茧,快速找出矛盾焦点,同时不放过任何细节,公正审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跟班张法官学习以来,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排庭时,我会先查看当事人所在地,若是外地或涉疫地区,我便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安排网络开庭;接待当事人时,即使是面对年纪较大、话语中夹杂方言的当事人,我也会先听他们说完,再进行引导。
除了工作方法上的学习,我从张法官身上学到的最为受用的还是那份司法为民的初心。“保全裁定书虽不是最后的裁判文书,但里面的一字一句都代表着法院,如果文字处理上都不细致,当事人怎么相信我们可以处理好他的案件呢?如果没有这份信任,更谈不上后续配合我们的调查、调解工作。”为了保证保全裁定书准确无误,即使我已经反复确认过,发出前,张法官还是会再确认一遍。除了同事们看到的早出晚归,每周周末,张法官会固定选择一天到院里加班,多年来一直如此。疫情期间,为避免所住小区封控导致的无法出行,他更是直接在单位支起了床铺,驻院办公。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我想,将自己十六年风华一心付诸司法事业、未曾动摇初心的张法官应是那个目标坚定、不会东张西望的人,为了践行自己的法治初心,即使付出一生去追寻,他也甘之如饴。我深知要成为像张法官这样优秀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