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法检合力解纷 给出服务民生最优解
民生无小事,事事在心间。无锡惠山区法院和惠山区检察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以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为共同目标,建立法检联动工作机制,凝聚解纷合力,推动案结事了,有效搭建保障民生权益“最优通道”,努力交出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圆桌共同释法 涉诉信访实质化解
“感谢法官、检察官,拿到这笔补偿款后,我们之间的纠纷也彻底解决了。”2021年初,在惠山区检察院检务大厅,当事人陈某和胡某握手言和,在场见证的法检两家干警露出笑容,“希望你们双方能真正打开心结,尽释前嫌。”
事情起源于年逾七旬的老太王某到惠山区检察院的一次申诉,称其孙子陈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遂向惠山法院起诉,诉求被告胡某、某保险公司共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25万余元。审理中,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陈某受伤情况进行鉴定,后依法作出判决。王某作为陈某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一审判决后,其对判决不服,曾提出再审申请,还前往法院信访。接访法官耐心倾听细致释法,充分告知其救济途径,王某遂前往检察机关申请检察监督。
惠山区检察院控申部门受理王某的申诉后,审查了涉案审理情况,又及时联系区法院负责涉诉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的法官,组织当事人胡某和陈某面对面调解。经过法官、检察官共同释法说理,胡某愿意拿出4700余元作为医疗费补偿,陈某也愿意接受补偿款后从此息访,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和解协议。一起历经一审、再审审查,又涉及信访,还申请检察监督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相对于一般案件而言,涉诉信访周期长、矛盾复杂尖锐,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容易“有心结、想不开”。惠山区法检两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搭建双方当事人平等对话、沟通交流的平台,法官、检察官现场共同释法,引导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寻求合理合法的纠纷化解途径,当事人开诚布公当面协商,曾经的误解逐渐消弭,多年的积怨慢慢缓和,棘手难解的纠纷迎来化解的曙光。
护航民营经济 执行和解助企复产
“这笔钱对我们企业太重要了,就如及时雨,感谢法官、检察官。”一场历经3次调解、包含4起民事案件、涉及4家民营企业和1家国有企业的争议纠纷,通过法检联动机制有了圆满结果。各方当事人签署执行和解协议后,及时到位的3400余万元执行款给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再次注入生机。
2020年5月,惠山法院在执行某产业发展公司与某建设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时,发现建设公司实际已停业,仅剩对某房产公司的债权,法院依法提取了房产公司3000余万元拍卖款。对此,案外人某建筑公司提出执行异议,认为法院提取的该笔款项属其所有,要求中止执行措施。彼时,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异议审查法官发现该笔提存款不仅涉及申请人、异议人,还涉及其他法院受理的两件执行案件。案件如果按照司法程序推进,可能周期较长,而异议人面临复工复产的资金压力,急切等待该款处置。惠山法检两院急企业所急,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多次、分别组织各方当事人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对法院已提存款分配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下了执行和解协议。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执法办案。惠山法检两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合力探索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在畅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等方面取得成效。在惠山检察院召开的“护航民营经济”新闻发布会上,无锡市金卫星集团董事长唐冠玉等多位企业家对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帮扶弱势群体 支持八旬老人起诉
一对已有40多年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和养女,却因生活琐事,长期矛盾不断,关系不断恶化,难以共同生活。在检察机关的支持下,八旬养父母向法院提起解除收养关系的诉讼。
80多岁的刘老太(化名)与丈夫相依为命,年轻时两人因故未曾生育。1978年前后,夫妻俩在亲友帮助下收养了张红(养女、化名)。岂料,让刘老太夫妇失望的是,随着老人年事日高,张红却对身体不适的养父母不管不顾,老人数次生病住院亦不关心,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张红多次要求刘老太把住房过户给她,遭到拒绝后,母女关系进一步恶化。但张红对养父母的说法予以否认,表示一直尽孝心和抚养义务,共同生活中难免会有些摩擦,不同意解除双方收养关系。
收养双方各说一词,为了解双方真实生活情况,法官、检察官深入社区,到居委会、向邻里了解情况,并组织双方多次进行调解,但刘老太夫妇依旧坚持要解除收养关系。考虑到刘老太夫妇系弱势群体,且双方矛盾确实难以调和,检察机关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支持刘老太夫妇的诉讼请求,依法解除双方收养关系。
日前,惠山法院与惠山检察院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法检联动长效机制建设,其中“依法帮扶弱势群体,加强支持起诉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惠山法检两院将以该联合文件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履职联动,构建常态长效机制,努力谋求“推动人民法院依法规范审执工作”和“推动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双赢目标,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