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法官法律宣讲服务团”、“家事纠纷调解中心”、“法制教育基地”,这一个个凝聚着惠山法官智慧与汗水的司法服务品牌已成为无锡惠山法院最热火的词汇,当好地方发展的“法律智囊”是每个惠山法院人的共同心声。近日记者走进惠山法院,就管理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话题采访了该院院长凌芝。
记者:近年来,惠山法院积极融入社会管理创新时代主题,更新理念,创新举措,主动作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了很多实事,请您谈谈惠山法院有哪些服务地方发展的“招牌举措”。
凌芝:围绕区情民情,我院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创新司法实践:一是“法与企业同行”惠及百千企业。联手辖区各镇(街道)商会启动“法与企业同行”大型法律宣讲活动,组建“法官法律宣讲服务团”,通过法律宣讲、案例释法、现场咨询等形式分层次、分区域送法进基层,努力为企业发展当好“法律智囊”;二是深化“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纷争。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四类案件中分别引入交警、总工会、妇联、消委会等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在区交巡警大队设立“道交案件巡回审判法庭”,搭建“共建平安大道”联动机制,在区妇联设立“家事纠纷调解中心”,搭建“共创和谐家庭”联动机制,与区消委会搭建“共创诚信消费环境”联动机制,与区总工会、仲裁委搭建“共创和谐企业”联动机制,为开展委托调解、诉前调解、联合调解等提供便利。
记者:社区是最小的基础组织,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你们的工作重心侧重于最基层,立足于从源头上化解纠纷。你们有些什么措施?
凌芝:我们一直关注着社区的发展,社区(村)矛盾纠纷就要抓源头治理。惠山法院建立健全与地方党委、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稳控的联动机制,启动“无讼社区(村)”创建活动,聘任全区112个社区(村)调解主任为“兼职调解员”,推行“坐班实务培训”模式,开展联合调解、委托调解等活动,目前全区各镇(街道)推荐21个村(社区)争创“无讼村(社区)”示范单位,瞄准营造“小矛盾不出村(社区)、大矛盾不出镇(街道)”的无讼环境目标而不断努力。
记者: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举措中,你院“法制教育基地”被很多人提及,作为无锡首个“法制教育基地”,有哪些特点?
凌芝:辖区内的无锡职教园是无锡市重点建设发展的集职业教育、科研、实训、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2010年,我院依托阳山法庭,在职教园设立首个“法制教育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在工作中,基地形成了“三多工作法”:多渠道搭建工作网络,精心选派“法制副校长”,加强沟通联系,汇聚各方力量;多层面丰富教育内容,将“贴近学生、丰富内涵”作为主旨和要求,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并将传统教育、理念教育适时融入;多维度构筑长效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立体联动,实现“法制教育全覆盖、院校联系零距离”目标。2012年,基地启动“大型庭审观摩全覆盖”活动,每月到一所院校开展一次案件庭审观摩活动,并根据各院校的不同需求,结合审判实践,选择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育人,通过直观、生动的现场庭审,增进职校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意识。截至10月,我们的法官已走进6所院校,参与旁听师生5000余人。
记者:创新工作举措之后往往带来工作业绩的飞跃,我更想了解一下在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惠山法院的各项审判业绩又有着怎样的突破?
凌芝: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9月,我院受理各类案件7177件,审执结6106件,同比分别增加2.3%和1.2%;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4.7%,同比上升6.7%;结案均衡度92.2%,同比上升13.6%;调解率50.8%,同比上升5.4%;一审服判息诉率95.4%,同比上升1.2%;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13.9%,同比下降3.9%;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0.05%,同比下降0.3%;一线法官人均结案数221件,全面清结十八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审判工作呈现“效率指标同比提升,质量指标同比向好,执行指标均有改善”的良好趋势。我院被评为全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阳山法庭被评为“首批全省法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民一庭被评为“全省公正廉洁执法示范机关”,还有6个部门8名干警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全院工作朝着“多点开花,条线争先,整体创优”的目标稳步迈进。
记者:谢谢凌院长接受采访。衷心祝愿惠山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